在深圳深南大道,有這樣一座“高樓”,它造型棱線分明,不銹鋼與玻璃元素交相輝映,外壁上“I?SZ”字樣格外矚目。它是新時代深圳的地標性建筑,亦是一張亮眼的世界名片,它就是世界最高核心筒外置全鋼結構建筑——深圳漢京金融中心。
深圳漢京金融中心,由中建四局施工總承包聯合中建鋼構共同完成施工,建筑高度350米,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主塔樓地上61層,地下5層,是集商業、辦公和觀光為一體超甲級寫字樓,建成后將成為漢京集團的總部大樓。經過一千多個日夜的精雕細琢,匠心鑄造,2019年3月15日,這座深圳深南地標正式竣工。
攻堅克難,鑄就“世界之最”奇跡
漢京金融中心是由法國巴黎拉德芳斯“燈之塔”主創設計師、2005年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湯姆?梅恩先生親自“操刀”設計。大廈設計打破常規,通過重新排列來調整大樓空 間,將交通要道和主要服務空間移至大樓主體以外,創造出360度廣闊、開放、靈活的“全明”空間,讓更多的自然光線和新鮮空氣活躍起來。
但要實現這一效果,很難!必須要有強大的技術做支撐。為實現建筑360度全景和自然采光,項目在次鋼梁等構件的截面進行了調整縮小,增加原有的長細比,與柱剛接、與主梁鉸接;為保持建筑整體的穩定性,在離散的核心筒元素周圍設置了一個管狀框架,間斷的斜撐將核心筒構件連接起來……正是這樣一步步攻堅克難,最終“三大世界之最”的奇跡就這樣誕生了。
整個項目為巨型框架支撐結構,采用30 根方管巨柱作為豎向主體支撐,框架柱間采用斜向撐桿和鋼梁連接作為塔樓抗側力體系,形成帶支撐的鋼框架結構。其鋼結構復雜,蝶形節點達347個,世界罕見;鋼結構總量約5萬噸,相當于2 個地王大廈的用鋼量,其中Q460高建鋼是繼鳥巢之后第二次在中國使用,用量達2.8萬噸,約為中國QC460高建鋼8年的產量,是世界高建鋼用量最多的超高層建筑和世界最高核心筒外置全鋼結構建筑。
智能互聯,構建綠色建筑管理體系
作為綠色施工的先行者,漢京金融中心在全國綠色施工立項,并多次吸引來自包括深圳大學建筑學院在內的多家機構觀摩學習。同時,項目還先后榮獲深圳市雙優文明工地、廣東省雙優文明工地、省部級QC一等獎、國家級QC二等獎等榮譽,綠色施工技術應用與創新多達30多項,科技進步效益達1562萬元,科技創新效益達288萬元。
“互聯網+管理”技術應用。作為世界上最高的全鋼結構建筑,項目鋼構件不計其數。為做到全面、統一、實時管理,項目部對每一個鋼構件設置了專屬二維碼,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詳細地了解到構件名稱、編號、材質、廠家、到場等具體信息,結合現場后期工序作業,實現了構件的可持續管理。同時,項目部對現場各分包、勞務的安全帽也采用二維碼標識,有效解決勞務人員管理“信息不對稱”、“責任不到人”的通病。
實時動態環境監測。為保證工程施工各項指標符合國家標準,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項目部率先采用環境綜合監測儀,并配備專人管理,自動、實時和連續不間斷監控PM2.5值、溫度、噪音、風向值及風向等指標,并實現項目監測儀與噴淋系統智能互聯,有效解決了噪音污染、粉塵污染等難題。
大量使用綠色環保材料。施工過程中,大量使用自粘防水卷材、輕質隔墻板材料、可周轉式樣板材的化鋼跳板等綠色環保材料。同時,還利用廢棄模板制作簡單實用的移動花箱,其制作成本較之前節約近15%,使用時效長,使用材料還能循環利用。
以卡代現,邁出勞務實名制第一步
“你工資到手沒?怎么今天沒看到大家排隊?”“發了呀,這次便捷多了,直接打到卡上,信息這都有顯示呢?!?016年8月16日這天,兩名工友在工地上開心地討論著工資發放問題。與以往不同的是,項目工資發放不再由勞務財務部用現金支付,而是直接通過銀行轉到工人卡中。此舉實現了中建四局實名制由總包管理,是勞務人員發放工資歷史性的一步。
但這一步的實現卻實屬不易。據悉,項目勞務實名制實施之初,經常出現工人丟卡、代人刷卡、無卡闖閘等現象。為此,項目部專門設立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從進出用卡制度上加強約束。同時,門衛對違規人員予以警告并結合監控記錄對情節嚴重者進行追責。由此一來,工人用卡行為得以規范,項目部還將門禁系統與勞務考勤掛鉤,結合勞務花名冊,從而高效實現了工人工資支付流程。
勞務實名制不僅解決了勞務單位工資拖欠、工人群起上訴等老大難的問題,還規避了勞務用工風險,使項目用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項目也因此被廣東省確定為勞務實名制觀摩工地之一,先后有20多家企業、政府部門帶隊前來參觀考察學習,在深圳市全面推行勞務實名制管理工作中起到標桿作用,打造了中建四局企業“勞務實名制”的金字品牌。
“百尺高樓非一日之功”,漢京金融中心項目從基坑、拔高、封頂、竣工,歷經1000多個日日夜夜,每一步都行之不易。在項目管理、創新創效、團隊建設等方面,項目一直在努力,在探索,在創新,在實踐?!把劭此鸶邩?,眼看他宴賓客”,漢京金融中心,一座城市新地標正在崛起。(通訊員:蔣仁婷、陳友棉、莫昔日)